跳转至

ORID焦点讨论法

在团队会议或复盘讨论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境:讨论很快就陷入了对解决方案的争论,或者变成了少数人发表长篇大论的“一言堂”,而许多人则沉默不语,导致会议既没有达成共识,也没有产生真正的深度思考。ORID焦点讨论法(The Focused Conversation 方法),是一种强大而优雅的结构化引导技术,旨在解决这一难题。它通过将一次讨论,系统性地引导经过四个逻辑递进的层次,来确保团队能够从客观事实出发,深入到主观感受,再到诠释分析,并最终做出明智的决定。 ORID是四个层次的首字母缩写,它模拟了人类大脑处理信息、形成决策的自然过程: * O - 客观型(Objective):关于事实和数据。 * R - 感受型(Reflective):关于内心的反应和情感。 * I - 诠释型(Interpretive):关于意义、价值和重要性。 * D - 决定型(Decisional):关于未来的行动和决议。 通过严格地按照这个“O-R-I-D”的顺序来设计和引导提问,主持人可以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同一个“频道”上进行思考,避免了不同思维层次的混乱交锋。它能够创造一个安全的、有深度的对话空间,让团队的集体智慧得以真正地涌现。

ORID的四个层次详解

ORID的四个层次,像一个漏斗一样,将讨论从具体、客观的外部世界,逐步引导到抽象、深刻的内在世界,并最终回归到具体的未来行动。

ORID-Focused-Conversation-Tutorial-zh-mermaid-1.png

如何设计和引导一场ORID讨论

成功地运用ORID,关键在于引导者(主持人)能够针对每一个层次,设计出一系列精准、开放、有逻辑的提问。 1. 第一步:准备阶段

*   **明确讨论焦点**:清晰地定义本次ORID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什么。例如,“复盘我们上个季度的‘海豚’项目”。
*   **设计ORID问题**:提前根据四个层次,设计好你的引导问题清单。每一层至少准备2-3个问题。
  1. 第二步:O - 客观层:建立共同的事实基础

    • 目的:让所有参与者,都从同一个客观、无争议的事实起点出发。这一步旨在“清空大脑”,排除主观臆断。
    • 引导问题示例
      • “当我们回顾‘海豚’项目时,你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数据或事实?”
      • “请回想一下,在项目过程中,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或一个场景是什么?”
      • “如果我们看项目的时间线,哪些关键的事件节点发生了?”
    • 第三步:R - 感受层:连接个人内在体验

    • 目的:在事实的基础上,为团队的情绪和直觉感受,提供一个安全的表达空间。这一步有助于建立团队的信任和心理安全感。

    • 引导问题示例
      • “在项目的哪个阶段,你感到最有能量或最兴奋?”
      • “哪个时刻让你感到最焦虑、沮丧或困惑?”
      • “当听到客户的最终反馈时,你内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”
    • 第四步:I - 诠释层:发掘深层意义与洞察

    • 目的:这是讨论的“价值升华”阶段。引导团队从事实和感受中,提炼出更深层次的意义、规律和学习要点。

    • 引导问题示例
      • “这次项目的成功(或失败),对我们团队来说,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?”
      • “我们从中学到的、最宝贵的一个教训是什么?”
      • “这个项目是如何改变我们对‘客户需求’的理解的?”
    • 第五步:D - 决定层:形成清晰的未来行动

    • 目的:将前面所有的讨论,最终转化为具体的、可落地的未来行动或决议,确保会议产生实际的成果。

    • 引导问题示例

      • “基于我们今天的讨论,为了让我们下一个项目更成功,我们需要做出的第一个、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?”

      • “我们应该立即开始做什么?停止做什么?继续做什么?”

      • “关于下一步的行动,谁来负责?完成的时间节点是什么?”

应用案例

案例一:项目复盘会

  • 焦点:复盘一个刚刚结束的、有成功也有失败的复杂项目。
  • ORID应用

    • O:“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项目的数据:最终交付日期比原计划晚了多久?预算超支了多少?用户活跃度指标是多少?”
    • R:“在项目延期最严重的那一周,大家普遍的感觉是怎样的?”
    • I:“我们从这次延期中,学到的关于‘跨部门沟通’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?”
    • D:“为了避免未来再出现类似问题,我们决定,在所有跨部门项目中,必须在启动阶段就建立一个清晰的RACI责任矩阵。这件事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,在下个季度前完成。” 案例二:读完一本书后的团队学习分享会
  • 焦点:团队成员共同阅读了《精益创业》后,进行学习分享。

  • ORID应用

    • O:“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概念、一个故事或一句话是什么?”
    • R:“读到‘MVP’这个概念时,你联想到了我们自己哪个失败的产品?当时有何感触?”
    • I:“这本书的核心思想,对于我们当前的产品开发流程,最大的启发和挑战是什么?”
    • D:“我们决定,在下一个新功能的开发中,尝试进行一次‘着陆页MVP’的实验。由产品经理小王负责,在两周内上线。” 案例三:处理一次团队冲突后的调解会议
  • 焦点:帮助两位因工作分歧而产生矛盾的同事,进行开放、有建设性的对话。

  • ORID应用

    • O:主持人引导双方,客观地陈述“昨天下午会议上,具体发生了什么?你说了什么?他说了什么?”(只说事实,不加评判)。
    • R:“当听到对方那样说时,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?(感到委屈、被误解、愤怒?)”
    • I:“你认为,这次冲突背后,真正重要但没有被双方理解的需求是什么?这对你们未来的合作关系意味着什么?”
    • D:“为了未来能更有效地合作,你们双方愿意共同承诺做出的一项行为改变是什么?”

    ORID的优势与挑战

    核心优势

  • 提升会议深度与质量:通过结构化的引导,确保讨论能层层深入,直达核心。

  • 确保全员参与:四个层次的设计,特别是O层和R层,为那些不善言辞或性格内向的成员,提供了安全的、容易参与的发言机会。
  • 建立团队共识:从共同的事实基础出发,逐步走向共同的决定,极大地促进了团队的共识形成。
  • 通用性强:可以应用于项目复盘、战略讨论、团队建设、培训分享等几乎任何需要深度对话的场景。 潜在挑战

  • 对主持人的要求高:ORID的成功,高度依赖于主持人对流程的熟练掌握和对提问技巧的精心设计。一个好的主持人,是ORID讨论的灵魂。

  • 需要时间:一次有深度的ORID讨论,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,不适合用于需要快速做出紧急决策的场景。
  • 需要参与者的投入:需要所有参与者都愿意遵循这个结构,进行开放、坦诚的分享。

延伸与关联

  • 行动研究(Action Research):ORID是行动研究中,“反思(Reflect)”这一环节极其有效的具体操作工具。
  • 欣赏式探究(Appreciative Inquiry):ORID可以与欣赏式探究的理念结合,通过设计正向的、聚焦于优势和成功经验的ORID问题,来引导一次积极的、赋能的讨论。

来源参考:ORID焦点讨论法由加拿大应用文化协会(ICA Canada)在上世纪70年代开发,是其“参与的技术(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, ToP)”系列引导方法中的核心工具之一。劳拉·斯宾塞(Laura Spencer)的《焦点讨论法》(Win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)和布莱恩·斯坦菲尔德(R. Brian Stanfield)的《提问的艺术》(The Art of Focused Conversation)是该方法的权威参考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