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鱼骨图 (石川图)

当一个复杂的问题发生时,其背后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,而是由多个不同领域的、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导致的。如果我们只凭直觉去思考,很容易遗漏掉一些关键的潜在原因。鱼骨图(Fishbone Diagram),也因其发明者石川馨(Kaoru Ishikawa)博士而被称为石川图(Ishikawa Diagram),是一种强大的、可视化的根本原因分析(Root Cause 分析)工具。它的核心目标在于,通过一个形似鱼骨的结构化框架,来帮助团队系统性地、全面地发散和组织导致一个特定问题(结果)的所有潜在原因。

鱼骨图的魅力在于其结构化的头脑风暴过程。它提供了一系列经典的原因类别(即鱼的“大骨”),引导团队从不同的、预设的角度去思考,从而避免了思维的盲点。通过将所有可能的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等因素都呈现在一张图上,团队可以对问题的复杂性有一个全局的、整体的认识,并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识别出那些最值得深入调查和验证的关键原因。它是一个将团队的零散想法,组织成一幅有逻辑、有条理的“问题全景图”的绝佳工具。

鱼骨图的结构

一张鱼骨图,由几个形象的、固定的部分构成:

  • 鱼头(Head):位于图的最右侧,通常用一个方框框起来,里面写着我们要分析的问题或结果(Effect)。例如,“本月产品缺陷率上升20%”。
  • 鱼脊(Spine):一条从鱼头向左延伸的、水平的主干线。
  • 大骨(Main Bones):从鱼脊上斜向延伸出的几条主要分支,代表了产生问题的几大原因类别(Categories)。这些类别为思考提供了结构。
  • 中骨/小骨(Sub-Branches):从大骨上延伸出的、更细小的分支,代表了在每个主要类别下,团队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想到的、更具体的潜在原因

经典的原因分类模型(大骨)

根据分析对象所处的行业不同,鱼骨图的大骨分类可以灵活选用不同的经典模型:

  • 制造业常用的“6M”模型

    • Manpower (人): 操作人员的技能、经验、责任心、疲劳度等。
    • Machine (机器): 生产设备的老化、精度、维护保养状况等。
    • Material (物料): 原材料的质量、规格、供应商稳定性等。
    • 方法 (方法): 工作流程、操作规程、工艺参数设置等。
    • Measurement (测量): 测量工具的精度、检验标准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。
    • Milieu/Mother Nature (环境): 工作场所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组织文化等。
  • 服务业常用的“4S”或“8P”模型

    • 4S: Suppliers (供应商), Systems (系统/流程), Surroundings (环境), Skills (技能)。
    • 8P: Product (产品/服务), Price (价格), Place (渠道), Promotion (促销), People (人员), 流程 (过程), Physical Evidence (物理环境), Productivity & Quality (生产力与质量)。

Fishbone-Diagram-Tutorial-zh-mermaid-1.png

如何绘制和使用鱼骨图

  1. 第一步:明确定义“鱼头”(问题)

    与团队一起,就所要分析的问题,达成一个清晰、具体、无歧义的共识。将这个问题陈述写在白板右侧的“鱼头”位置。

  2. 第二步:画出“鱼脊”和“大骨”(原因类别)

    画出主干线,并根据你的行业和问题特点,选择一个合适的分类模型(如6M),画出几条主要的大骨,并标上类别名称。

  3. 第三步:进行头脑风暴,填充“中/小骨”(具体原因)

    • 这是鱼骨图的核心环节。主持人引导团队,围绕每一个大骨类别,进行头脑风暴,提出所有可能的具体原因。
    • 关键技巧:在每个具体原因下,可以结合5 Whys(五问法),进行连续的追问,从而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例如,在“人”的大骨下,一个原因是“员工操作失误”,可以继续追问“为什么会失误?”,得到“因为培训不足”这个更深层的原因,并将其作为小骨画上去。
    • 将所有想到的原因,都以中骨或小骨的形式,连接到相应的大骨上。
  4. 第四步:分析鱼骨图,识别关键原因

    当鱼骨图被填满后,它就提供了一幅关于问题成因的全景图。此时,团队需要一起审阅整个图表,并通过讨论、投票或简单的数据验证,来识别出那些最有可能导致问题的、或者影响最大的“关键少数”原因。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,将这些关键原因圈出来。

  5. 第五步:制定后续的验证和改进计划

    鱼骨图本身是一个发散和分析工具,它不能直接解决问题。下一步,团队需要针对圈出的那几个关键原因,制定具体的验证计划(例如,去现场收集数据,验证某个假设是否成立),并在此基础上,制定出最终的改进措施。

应用案例

案例一:分析“软件App闪退率高”的问题

  • 鱼头:App在最新版本上线后,用户闪退率上升了50%。
  • 大骨:可以采用软件开发的变种模型,如:Code (代码), Build (构建), Test (测试), Environment (环境), People (人员)。
  • 分析:通过团队的头脑风暴,可能在“代码”大骨下,发现了“新的第三方库存在内存泄漏”;在“测试”大骨下,发现了“自动化测试用例没有覆盖到低端安卓机型”。经过进一步的数据验证,团队最终定位,“内存泄漏”是导致闪退的最主要原因。

案例二:分析“一场市场营销活动效果不佳”

  • 鱼头:本次“双十一”促销活动,销售额未达到预期目标。
  • 大骨:可以采用市场营销的4P模型:Product (产品), Price (价格), Place (渠道), Promotion (促销)。
  • 分析:团队可能发现,在“价格”大骨下,有“优惠券规则过于复杂,用户看不懂”;在“渠道”大骨下,有“社交媒体的广告投放,没有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”。通过这个分析,团队可以为下一次的活动,提供清晰的、可供规避的“避坑指南”。

案例三:分析“病人术后感染率上升”

  • 鱼头:本季度骨科病房的术后感染率,比上一季度上升了5%。
  • 大骨:采用医疗领域的6M模型。
  • 分析:一个由医生、护士、院感科专家组成的跨职能团队,共同绘制鱼骨图。他们可能最终发现,在“方法”大骨下的“术前皮肤消毒流程执行不到位”,和“环境”大骨下的“病房通风系统滤网更换不及时”,是两个最可疑的关键原因。接下来,他们将对这两个点,进行重点的数据收集和现场观察。

鱼骨图的优势与挑战

核心优势

  • 结构化与全面性: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,引导团队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思考,有效避免遗漏。
  • 促进团队参与和共识:是一个极佳的团队协作工具,能够汇集所有人的智慧,并就问题的复杂性达成共识。
  • 可视化:将复杂的原因关系,以一种非常直观、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出来。

潜在挑战

  • 可能变得过于复杂:对于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,鱼骨图可能会变得非常庞大、杂乱,反而失去了清晰的焦点。
  • 无法体现原因的权重:鱼骨图本身,并不能显示出哪个原因的影响更大。它需要与帕累托分析等其他工具结合,才能确定优先级。
  • 只是一个“假设”的集合:鱼骨图上所有的“原因”,在经过数据验证之前,都还只是“潜在的、可疑的”原因,而非事实。

延伸与关联

  • 5 Whys(五问法):是鱼骨图的黄金搭档。在用鱼骨图进行横向的、广度的原因发散时,可以随时用五问法,对某一个具体的原因,进行纵向的、深度的根本原因挖掘。
  • 头脑风暴:鱼骨图为头脑风暴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,使得创意生成更有序、更聚焦。
  • 帕累托分析:在用鱼骨图识别出所有潜在原因后,可以通过收集数据,并用帕累托分析,来确定哪些是导致了80%问题的“关键少数”原因。

来源参考:石川馨(Kaoru Ishikawa)博士是日本战后质量管理运动的先驱之一。鱼骨图作为其发明的“质量管理七大工具”之一,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活动中,是全面质量管理(TQM)和六西格玛(Six Sigma)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。